首頁 > 精品工程 > 裝飾裝修 > 詳情
來源: 發布時間:2011年08月08日 瀏覽次數:4368
建筑物濕害是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應當引起我們重視。
由于使用環境濕度過大、給排水管道滲漏及地下毛細水上升,以及由于室內空氣濕度較室外高而引起的外墻圍護結構兩側存在壓力差,使得水分子從墻體一側通過圍護結構向較低的一側擴散所引起的滲透等原因,都會造成建筑濕害。
建筑物的濕害破壞
建筑濕害源于水及水中所含的各種腐蝕性物質,由于腐蝕性物質種類多且建筑物所處環境各異,使建筑濕害的破壞也更復雜。
1.凍融破壞
多孔的建筑物材料不但能在水中吸收水分,而且空氣中的水分也能被其吸收。在建筑物圍護結構的墻體孔隙中,所吸收的水分凍結時,體積將增大9%左右,墻體中可凍結水分越多,其凍脹所產生的凍脹力越大,當凍脹消融反復多次作用后,則導致墻體疏松、空鼓、開裂和脫落。
2.結晶破壞
墻體中常含有可溶性游離鹽及堿,同時內部結構中的無數細小孔隙極易被外界酸堿類物質侵入及含有腐蝕性物質的雨雪滲入,水分將使其內的各種物質溶解,并隨水分的散發而向外側不斷運動,水分蒸發后,鹽堿結晶,結晶物體積膨脹,特別在干濕頻繁交替的條件下,晶體不斷增大,產生很大的膨脹應力,墻體就有可能因膨脹而破壞。鹽類物質侵入要比鹽堿更容易結晶,它對多孔材料更易造成結晶腐蝕破壞。這種破壞將使墻體或飾面材料產生疏松、空鼓、開裂和脫落。
3.化學腐蝕破壞
通過毛細管作用,含有腐蝕性物質的雨雪及地下水沿墻體上升,水內所含腐蝕性物質對墻體材料產生破壞。混凝土、水泥砂漿及飾面大理石、石灰石等碳酸鈣材料都很容易遭受腐蝕。酸性物質與混凝土及水泥砂漿反應生成可溶性鹽,是常見的腐蝕現象之一,這是因為酸與普通水泥水化后的產物鋁酸三鈣、游離氫氧化鈣等鈣水化合物起化學反應,生成可溶性鹽而造成的。對于砌體結構,由于酸能與粘土磚中的氧化鋁反應生成可溶性鋁酸鹽而腐蝕破壞。
4.干濕變形破壞
干縮濕脹是物體的自然屬性。因此建筑材料也是干燥時體積縮小,受潮后體積膨脹,墻體的這種變形同溫度變形一樣,當受到約束時可能產生裂縫。
5.飾面泛霜變色
墻體飾面泛霜變色現象極其普遍,尤其是濱海、沖積平原及內陸盆地等地區更為嚴重,因為這種泛霜變色表現為長期性及多樣性,使其更為復雜多變。墻體水分經表面蒸發散失后析出的鹽堿呈中性或偏微堿性,溶液的pH值略大于7,隨著化學成分所占比例不同,在墻體飾面以白色毛絨狀、松針狀和鱗片狀等不同結晶出現。由于飾面材料的孔隙構造及結晶密度分布不同,使結晶體的滯留和分布各異,致使墻體表面的顏色不一且無規則。
6.墻體保溫性能下降
墻體吸濕后熱導率急劇增大,尤其是多孔材料墻體,由于墻體孔隙中充滿水分后,除孔隙中空氣分子的傳熱、對流和孔隙壁的輻射換熱外,還存在著蒸汽擴散引起的附加熱傳導以及通過孔隙中水分子的傳熱,而水的導熱能力比中等孔隙中空氣的導熱能力大20倍,如果孔隙水結冰則熱導率更大。墻體吸濕后熱導率增大,使得墻體保溫性能下降較多。于此同時,由于墻體內冷凝水的凍融經過多次交替作用,抗凍性能差的墻體極易遭到破壞,降低了墻體的耐久行和使用功能。
建筑物的濕害防治
建筑物的防濕包括屋面防水、墻身防滲和墻腳防潮,這里主要談墻腳的防潮和使用中的正確管理和防治。
1.墻腳防潮
墻腳通常是指基礎以上,室內地面以下的墻身。墻腳防潮是為了阻止土壤中的水分上升滲入墻體,其方法是在墻腳適當部位鋪設防潮層。水平防潮層的位置一般應在室內地面混凝土墊層厚度范圍內,約在室內地面標高下一皮磚的位置,同時還應在雨水可能飛濺到的墻面高度以上,通常不低于室外地面200mm。當墊層采用松散透水性材料時,其水平防潮層不應設在墊層厚度范圍內,應與室內地面標高齊平,或高于室內地面一皮磚。當室內地面與室外地面高差過大時,則應在墻身內設兩道水平防潮層,并用室內的垂直防潮層將兩道水平防潮層連接成臺階形,同時室外的勒腳提高至上水平防潮層,以防止水分從墻身兩側滲入墻體。防潮層材料可采用防水砂漿或細石混凝土,也可采用水泥砂漿找平層上鋪防水卷材。但后者削弱了砌體的整體性,地震設防區和剛度要求較高的建筑物均不宜采用。
2.勒腳防潮
外墻的墻腳部分通常稱為勒腳,它不但受到地基土壤中地下水的侵襲,而且飛濺的雨水、地面積雪和外界機械作用也能使其遭受損害,所以除應設置墻身防潮層,還應特別加強其堅固耐久性。勒腳可采用水泥砂漿、水刷石,也可采用人造石材或天然石材。
3.鋪設散水及排水明溝
為防止雨水及室外地面水侵入勒腳而危害基礎,沿建筑物四周應設散水,使勒腳附近的地面積水迅速排除,散水寬度一般為1m,并寬出屋面挑檐200mm。散水應向外設5%的坡度。散水材料可選用混凝土、三合土、塊石及磚砌等。
4.墻體的內側隔氣和外側防水
為防止水分侵入墻體,應隔斷水蒸氣從建筑內側進入而設置隔汽層,同時為防止雨水和水蒸氣從建筑外側進入而設置防水層。早些年建成的外清水墻建筑,其墻體易受雨水侵蝕而腐蝕破壞并使墻體保溫性能下降,因此提倡外墻表面飾面保護及防水處理。在外墻外保溫體系中,應在保溫層的內側設置隔汽層,以消除或減弱保溫層內部的冷凝現象,并在保溫層外側抹面保護層外設置防水層。但是,這樣的構造系統與防止水蒸氣在保溫層內部結露的“水蒸氣進難出易”的墻體“呼吸作用”原則相悖,因此,外墻隔汽層與防水層的設置及材料選擇應根據建筑物所處環境條件、墻體構造等諸多因素確定。
上一篇: 2009年度科技工作先進單位
下一篇: 緊急通知